项目展示

52次报到服务!“回天有我”最新进展来了

2025-09-13

医疗资源扩容

交通出行优化

环境整治提升

文化生活丰富

pc28预测

回天地区每一个新变化

都藏着城市治理的温度与力度

52次报到服务!“回天有我”最新进展来了




5月,37家市级单位持续深化“回天有我创新实践,围绕政策落实、项目建设、为民解忧等,到回天地区开展报到服务52次


和发改君一起去看看回天地区又有哪些新变化——


推动政策落实


市发展改革委围绕第三轮回天行动计划编制,深入东小口镇、天北街道等镇街实地调研,摸排相关基础情况及发展需求。建立“编制伙伴”资源库并召开座谈会,广泛听取人大代表、市民专家、企业家等意见。系统评估前两轮计划实施成效,强化宣传引导。开展医联体建设专题调研,研究解决“医疗服务”最后一公里难题。


市委社会工作部持续推进“友好之城”建设,截至目前,已打造金域国际友好楼宇、昌盛小街友好街区等110多个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;通过举办“小哥节”、发布《共建美好家园行动倡议》等举措,进一步引导新就业群体主动融入社区。


市民政局指导昌平区推进2025年度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工作,确定支持基层治理、重点人群关爱、社区文化服务等领域的55个项目,并对各街镇和执行机构开展专项培训,确保项目取得实效。


市商务局调研昌平区优化营商环境、提振商圈消费活力工作情况,对昌平区建立特色消费活动审批管理机制,支持商场、商业街组织举办销售类活动的经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。


推进项目建设


市城市管理委推进回龙观北部区域环境整治,已拆除人行步道砖25983平方米、更新人行步道铺装15066平方米、更新路缘石8500米,育知西路光缆布放、缆线割接、旧缆线拆除等工作。


市卫生健康委推进清华长庚医院二期项目投用,医院总床位数达到1500床,日门诊接诊能力达万人次,急诊科、妇产科、儿科等科室全面扩容,更好满足回天地区居民就医需求。


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,回龙观街道龙兴园北区、龙泽园街道慧华苑小区已完成改造,天南街道清水园、四清宿舍及西北郊粮食仓库家属院正在施工,预计近期完工。


多方参与为民解忧


市总工会联合昌平区根据职工会员实际需求,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工会服务活动,暖心慰问新就业群体,深入交流改善小哥工作环境、提升服务质量等问题,助力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之城。


公交集团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,对417路增设文华路口西、文华路口东、白各庄新村路口西等站位,551路增设文华路口南、白各庄新村路口西站位,进一步满足华文学院师生及周边居民的公交出行需求。


首开集团持续推进华龙苑中里小区的停车管理工作,已配合社区完成1200辆业主车辆信息的录入登记并启动车辆管理系统。


环卫集团五一期间坚守环卫一线,累计出动作业车辆3000余车次、作业人员6000余人次、检查人员250余人次,为市民打造整洁、有序、舒适的生活环境。


排水集团持续开展清管行动,累计清掏回天地区雨水管道9.29公里、雨水口9863座,对育知东路、韦氏加油站等点位实施“一点一策”精准布控,为保障回天地区安全度汛筑牢基础。


丰富居民文化生活


市文化和旅游局持续打造“甜筒园”文化志愿项目品牌,在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组织开展手工、乐队、舞蹈、合唱等文化志愿活动16场,参与志愿者达80人次。


市国动办会同昌平区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,采用“场景化体验+专业化指导”模式,设置地震模拟车、烟雾逃生、防护服穿戴、海姆立克急救等七个互动体验区,帮助社区居民掌握防灾避险与自救互救技能。


市妇联组织“京北丽人”“京北小卫士”等志愿者,开展垃圾分类及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,深化回天巾帼志愿服务,不断助力基层社会治理。


团市委以“竹韵端阳 编绘安康”“山河铸魂 英雄传承”“五四精神 扬青春风采”等为主题,开展30余场活动,吸引1310名青少年参与,激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。


持续开展秩序整治


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检查指导回天地区物业项目工作140次。


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开展夜查整治31次,设置整治岗位72处,开展“五不一戴”“美丽乡村行”宣教活动,发放宣传材料300余份。


市城管执法局开展街面环境秩序整治,加强各施工工地扬尘及夜间施工情况监管。


首农食品集团联合属地街道、城管执法部门,对华龙苑南里小区内违规占地种菜现象开展集中清理整治行动,并同步恢复绿化植被,有效改善小区整体环境。




一个个难题破解

一件件实事落地

回天蝶变仍在继续

“回天有我”不仅是一句承诺

更是社会治理同心同向的生动实践